「一年卖出 3 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2009 年,香飘飘打出的这句广告词被各大地方卫视轮番播出,金句一响,黄金万两;2011 年,香飘飘已经能卖 10 亿多杯,绕地球三圈了。
拿出近三分之一净利润回馈投资者,在外界看来可谓是出手阔绰,但实际上,分红的大部分资金最终流向“自家腰包”。
“现在遍地都是奶茶店,喝个奶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难不成还先去超市买杯香飘飘,回家再煮热水泡开,这未免有些‘劳师动众’了吧?”过去也曾是“香飘飘”和“优乐美”爱好者的90后姑娘冯恬直言,自己已经很久没买过冲泡类奶茶了。
新式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的崛起,让巨头们也按捺不住,纷纷下场抢滩“奶茶店”。从2019年开始,包括香飘飘、娃哈哈、王老吉等传统饮品品牌,都布局了自己的线下茶饮店。但在不久前,王老吉的线下品牌“1828王老吉”,也遭遇的加盟商的投诉,有加盟商爆料称其“虚假招商、不兑现承诺”,导致加盟商持续亏损。
香飘飘何以至此?与其自身的品牌认知和产品定位有很大关系。
“除了我们家,这条街上其他的奶茶店生意都挺好的,特别是晚上人流量大的时候。还是‘茶百道’等这种名字响亮、知名度高的牌子生意好,杭州这边奶茶店竞争很激烈,稍微小一点的牌子都卖不动。”小青说,为了吸引顾客,她所在的门店运营初期一直在做“买一送一”等折扣活动,娃哈哈还在微信朋友圈投放过奶茶广告。“大家图便宜,开业那几天生意特别好,但是等活动停止,人就不来了。”为了提高营业额,小青说,她所在的门店还做社群运营、拍抖音营销、做外卖业务,但营业额就是上不来。
这其实是很乐观的数据。
交汇点讯 23日下午,扬州广陵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以及典型案例。据介绍,2019年广陵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96件,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8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8件。民事案件中,著作权侵权和商标权侵权为主要案件类型,分别为124件、100件,合计占比86.8%。
生活在浙江海宁长安镇的李应妍,从香飘飘的忠实用户,到彻底抛弃香飘飘,大概花了10年时间。这10年也是中国消费习惯和市场秩序迭代的跨度——购买力提升,市场格局多元与新兴品牌瓦解大公司竞争壁垒的强大活力,都改变了所有的游戏规矩,哪怕是一杯奶茶的生意。
想抄喜茶、奈雪“后路”的娃哈哈们,还是没有挖动这块千亿市场的蛋糕。
“即饮产品不仅补充了夏季市场,对经销商团队、终端门店都有好处——原本香飘飘只卖一季,现在就能12个月持续沟通终端,利益链上的这两个群体对香飘飘的黏性也会增强。”蒋建琪说。
幅度巨大的利润波动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香飘飘发布半年报之后,上交所发出8连问,包括增收不增利、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等事项,香飘飘则作出了长达40页的回复。
一杯杯售出的杯装冲泡奶茶,曾为香飘飘带来一年超30亿元的收入,也为香飘飘创下一圈圈“绕地球”数的吉尼斯纪录。
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亏损还多亏了一倍,下半年的香飘飘能否再次力挽狂澜还是个谜题。
蒋建琪对终端的这种情况似乎心中有数。“原材料成本上涨,逼迫企业对产品提价。但消费者不接受。”他调侃道:“消费升级的意思是,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的钱包并没有升级。”
从财务数据来看,冲泡类产品仍是香飘飘创收的主力军,冲泡类产品收入占到去年总营收的80.09%。在县域、乡镇等线下新式茶饮店分布较少的区域,香飘飘的瓶装、袋装冲泡类产品可以通过经销渠道下沉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上去。
小青透露说,在这家奶茶店所有的成本支出中,房租和原料成本占大头,但门店的营业额根本无法覆盖所有支出。“我们从公司进的AD钙奶都是大瓶装的,但是也不比外面的价格更便宜。为了节约资金,我们店甚至自己找卖家进八宝粥的货。我们店里一共有4个店员和一个店长,还得加上人力成本的支出。”
业绩颓势早已显现,盈利能力落后同行
照这个发展趋势果汁茶难道要成为香飘飘的大单品吗?上位的愿望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从2005年创建香飘飘开始,蔡建峰就一直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可以说是董事长蒋建琪的左膀右臂,公司迅速崛起并上市也有他的汗马功劳。
香飘飘在下半年的经营计划中重点提到,冲泡类产品坚持“渠道下沉”策略,加强城市分销商的管理,大力开发区县经销商,扩大经销网络,增强对目标人群的渠道覆盖,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出,推进传统冲泡产品“保存量、挖增量”的工作,“因为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奶茶发展的二十几年像一个循环,但又不是简单地重复,就像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
随着新式茶饮逐渐步入垄断和品牌固化阶段,其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营销体系也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这并非老企业的长项,很难和专业选手一较高下,又无法脱离旧思维,破釜沉舟地创新和变革。“新式茶饮店是新品类,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饮料,无论是乳企还是饮料企业的奶茶店,都是立足于传统品类进行创新,很难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缺乏网红时尚基因,这导致很难成功。”孙巍指出。
“和我差不多岁数的人,没听过优乐美代言人周杰伦那句‘你是我的优乐美’,应该也听过香飘飘‘一年卖出X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圈’的广告语吧。”冯恬笑着说,虽然也就十几年前的事情,说起这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仿佛还是昨日光景,但在生活中却总觉得这已经过去好久似的,“我自己都想不起来上一次喝香飘飘、优乐美是什么时候了。”
来源/视觉中国
4名高管在35天内接连辞职、董秘离职前减持套现、家族成员纷纷质押股权等一系列问题让外界议论纷纷。有声音认为,或许是香飘飘内部发生了分歧,离职的高管对香飘飘未来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2022年开年,喜茶就因为裁员30%登上热搜,随后奈雪的茶又公告预亏1.35亿元。此前,这两家新式奶茶中的佼佼者、新消费领域的明星公司刚刚宣布降价。
1987年,台湾“春水堂”发明了珍珠奶茶,迅速成为台湾第一饮品。之后,快可立进入大陆开直营店,一杯奶茶零售价高达8-10元,仍受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此时的奶茶主要沿袭传统做法,只是把液体奶换成粉末奶,再加入淀粉“珍珠”。
第一,消费升级。
第二,抢占年轻人。
第三,资本助推。
从雇奶茶托儿排队、做好产品之后不通知顾客等制造稀缺性式的饥饿营销,到网红种草、打卡以拔高格调,再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跨界联名IP”等利用从众心理进行营销,新式奶茶的玩法层出不穷,对年轻人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对于喜茶裁员一事,有人认为这是喜茶为了减少成本以美化招股书中的盈利数据;2021年,乐乐茶传出卖身消息,网传的收购方喜茶因乐乐茶的经营情况和数据,选择“彻底、完全、坚决放弃”;奈雪的茶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分别亏损了0.66亿元、0.39亿元和2.03亿元。
2021年,奈雪的茶如果以预告的中值计算,收入增速在40%左右,经调整后预计亏损1.35亿元—1.65亿元,而2020年同口径的数据为盈利1660万元。所以在净利润上,奈雪的茶2021年大概率亏损扩大。
大品牌如此,小企业更难,有数据显示,近六成茶饮企业活不过三年,存活时间在1年内的茶饮企业占比为24.4%,存活时间在1-3年的茶饮企业占比35.0%。
奶茶店几乎没有什么进入壁垒,蜜雪冰城官网上给到加盟预估总投资为37万元,其中包括装修、设备、原物料、管理费、咨询费,以及转让费房租等等费用;一点点、茶百道等中端品牌略高,但也不超过50万元。2019年底,现制饮品店门店总约为42.7万家,2020年已达到59.6万家。
第一,学习香飘飘,以大规模、工业化的模式增加利润点,具体来讲是试水零售业务。
喜茶至今已推出多款气泡水、果汁茶、轻乳茶和暴柠茶,形成了4个品类布局,覆盖了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线下7-11、全家等便利店和商超,以及以盒马、叮咚为代表的新零售渠道。茶颜悦色打出“不出远门喝茶颜”的广告语,推出“摇摇沫泡奶茶”,据说口味还原度达80%。
第二,加码上游产业链,控制成本。
第三,产品降价,不再坚守高端形象。
[1]《继喜茶降价后,奈雪的茶也“减配降价”,上市半年股价腰斩》,红星资本局;
[2]《「奶茶焦虑症」能治好吗?》,银杏财经;
[3]《喜茶,人走茶凉?》北京商报;
[4]《600亿估值的喜茶,走到了关键路口》,经济观察报;
[5]《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