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盟成为创业者入局餐饮的最快捷方式,那么选择一个适合的品类、靠谱的项目就成了最为关键的两个步骤。
2023年,餐饮创业依旧是大热的风口,从创业者的入局速度就可见一斑。
据了解,第9味在加盟商和代理商的开店前,会委派专业的选址、评估团队到当地,支持、协助加盟商、代理商快速在当地布点开店。同时,在门店开出前后,总部还会给予设计、装修、培训、运营、外卖、抖音等保姆式的一体化支持,比如外卖运营支持就包括品牌标签、产品搭建、排名提升、活动扶持等,让加盟商在门店的经营过程更省心省力。
“如今选择餐饮加盟,要慎之又慎。说‘品类定生死’都不为过。要注意那些看似有爆发潜力的’网红‘或者’伪刚需‘的品类。另外,相对重资产、高客单的餐饮品类,也往往面临着回报周期长、周期波动大等风险。”广州一连锁快餐品牌老板如是说道。
本着为加盟商负责的态度,第9味在加盟扩张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布局策略。
口味不错、产品丰富、性价比高,为门店带来更多回头客,也带来更强的消费粘性。
据知情人士透露,产品力的持续打造是第9味的一大明显优势,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组合、提升产品性价比、创新升级产品,为第9味门店的高复购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餐加盟优选注意到,目前在珠海的各大学院、大医院、大企业食堂,以及广州、深圳、佛山、南昌、长沙、杭州、济宁、柳州、海口等个别大学校园里,都出现了第9味馄饨店的身影。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注册的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了75.24万家,是2022年同期的1.3倍。也就是说,在第一季度,平均每日新增的餐饮企业和个体店超过了8300余家。
餐饮加盟第一步,选对品类!
选好品类,只是第一步。定好品类大方向后,选择一个靠谱的品牌对加盟创业者而言也非常重要。
1、门店模型轻,运营方式灵活
2、持续打造产品力,构建产品的核心壁垒
3、自有供应链打磨,获得高品质认证
4、以“合作共赢”为前提,严谨的渠道布局和扩张策略
5、构建品牌影响力,熟练运用营销策略
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大众收入下降,失业率提升,整个社会经济受到冲击,餐饮消费收紧,餐饮市场的经营也受到较大影响,餐饮创业者们的投资愈发谨慎。
伴随餐饮创业热情的高涨,餐饮加盟新项目也开始层出不穷,餐饮加盟市场不断壮大,但难免有些加盟项目浑水摸鱼“割韭菜”。如此境遇下,中小创业者如何选择品牌方,如何找到一个靠谱的创业项目,是很多创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9味产品的定价非常接地气和平民化。比如特色小馄饨的定价在10-15元之间,最贵的招牌虾皇、全家福大馄饨也不过20元一份,小吃、甜品、饮品的价格同样友好,普遍在3-10元之间,基本上不到20元就能实现“主食+小吃+饮品”的美味一餐。
门店模型的优化、产品矩阵的打磨、供应链的完善等都是基于品牌硬实力的夯实,在软实力层面,第9味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考逻辑。
从第9味公司了解到,接下来,第9味还将计划在西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建立中央厨房和物流中心。可以预见,届时第9味全国各门店的出品将有了更高品质的保障。
另外,得益于门店模型轻的优势,使得第9味的门店形式更加灵活,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五线下沉市场,无论是核心商圈还是社区、交通枢纽亦或是院校、企业食堂等渠道,都适合第9味门店的布局。
以第9味老上海馄饨(以下简称第9味)为例,其2017年创立于深圳,在三年疫情里,逆势开店400余家,这样一个馄饨品牌为何能赢得加盟商的青睐?
如何从中找到一个可靠的范本?
刚需,说白了就是要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用餐所需。饺子、馄饨、面条、米线、快餐、小型炒菜馆等小型餐饮店都属于刚需型的餐饮;而高频和高复购则要求,产品种类要丰富,并且还能带给消费者较好的用餐体验。
诚然,餐饮业早已过了“高毛利、高回报、野蛮生长”的阶段,如果抱着“短线操作,赌一把、赚快钱”的心态,冒然选择一些看似有爆发力的网红品类,结果往往会因为脱离市场实际需求而草草收场。比如曾红极一时的脆皮五花肉、酸奶大麻花、小龙虾杯面等,如今在餐饮市场已逐渐消退。
从第9味公开的数据来看,其珠海中大五院店在开业以来,日销售额始终维持在1万元以上;广州网易总部店日营业额也突破9000元……
而从结果来看,选择形象气质、实力与品牌相契合的明星代言人,也让第9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了解,第9味各门店上线董璇海报后,不少新店的日营业额超过5000+,老店的营业额也稳定提升,就连是选址比较偏僻的门店,营业额也多数超过预期。
三是产品差异化的升级。
那么,什么样的餐饮品类更适合加盟创业呢?
另外,这样一家小店的投资门槛也不高。据其官网资料显示,大概40平米左右的小店总投入预估在10多万元,最快6-12个月即可回本。
红餐加盟优选注意到,第9味去年7月签约了著名影视明星董璇。据第9味公司品牌负责人介绍,携手董璇就是看中了其在影视圈里兢兢业业,用作品和实力说话的特质。
如何从中选出更具优势,更有发展潜力的连锁餐饮品牌,我们观察了在疫情以来能逆势扩张,成功签约开店的连锁品牌,发现他们在产品力、品牌力以及营销力等方面往往构建起了较高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