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方面去理解:
目前,国内做得好的是桃李、曼可顿、宾堡,均是上市公司,宾堡于2018年收购了曼可顿。但是他们创新能力有限,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固有认知也是超市品牌。
是否赚钱
从蛋解创业探店的数据来看,原麦山丘君太店的月流水最好的情况应该在150万左右,但是2016年网络上流传过一篇原麦山丘创始人访谈,称原麦山丘君太店月流水300万,算是最好成绩。
蛋解创业编辑部试了这两个同口味的蛋糕之后, 口味一般且不完全一致。
“坚持了这么多年,我们很累,其实前两年每年净赚30万左右,不多不少,但是就是很开心,感觉在为自己活着,但这一次真的扛不住了,或是不想扛了,行业变化了。”
根据介绍,该店有100平,房租每天3000,平时会用新品试吃和促销活动来吸引客流。每天有300人左右,因为附近有大学又处于商圈,所以周末人流量会好一些,大概每天有300-500人。另外,该店每一到两月会出2-3款新品,果汁是由总部指定工厂制作。
是不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微商卖面膜的思路。
而且,中国一线、新一线城市也就那十几个,合适点位非常有限。再加上像奈雪的茶、喜茶这样的品牌在商场疯狂的拿走好位置,原麦山丘想拿到好位置有时候真得碰运气。时到今日,原麦山丘在北京也只有18家店。
老板家里是做烘焙的,经验丰富,店里有4个员工。原料什么的都是自己找厂家订。
✦鲍师傅是否赚钱?
和鲍师傅的品类极为相似,有蛋黄酥、枣糕、芝麻薄饼、奶香提子酥、奶油玫瑰泡芙等20种产品,也有肉松小贝。客单价在15元左右。
那么在这整个的过程中,面包新语加盟商会从上海总部采购绝大部分的原材料,总部也能通过各店的数据来分析并且监控加盟商是否偷偷从外部采购的原材料。比如,某加盟商收银系统明明显示卖了10个面包,却只从总部进了做9个面包的冷冻面团,那这查出来一个马上就会有总部的督导前来查处。
那么既然快招公司能够模仿,作为普通的草根创业者是否可以学习鲍师傅的模式,创立自己的小生意呢?蛋解创业找到了这样一家店。
从蛋解创业的探店情况来看,原麦山丘也卖咖啡和茶,但实际买咖啡和茶的人不足买面包的十分之一。在美团外卖上,甚至看不到饮品。最近他们公号做了一次关于饮品的投票,结果有些尴尬。
然而,仅从追求销量的角度讨论显然不能经受住更宏大视角的“灵魂拷问”。在互联网圈打拼过的陈熙敏锐地发现,奶茶行业正在愈发地集中化,本就“拥挤”的行业进入新一轮内卷。
探访时间:周一上午10点
味多美智慧门店(24小时无人自助店)将原门店拆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是日间门店和24小时自助门店,且都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店铺有100平左右,4个服务员、3个制作员,店里客人数17个。
在店期间看到有21人,两个制作间共14人,柜台处有5人,负责收银和打包,还有2个男生端着试吃盘,邀请顾客试吃新品,都是统一穿着淡蓝色衬衫,米色裤子的年轻小哥哥小姐姐,颜值非常高,会微笑询问需要什么。蛋解创业是周日下午去的,当时店内有21人在店选购,约10人在排队。
面积约100平米,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收银区,旁边有个陈列蛋糕的冷柜,另一部分是选购区,包括试吃和特价打折台,现烤面包陈列柜,生产间有架子挡着,无法完全看到制作过程。
同样时间段,奈雪的茶在周日下午5点多,人流量高峰期,蛋解创业看到主要都是买奶茶的人,买软欧包的人并不多,切面包也不用排队。乐乐茶差不多,喜茶买软欧包的人更少。只有85°C,我们看到买饮品的人占到一半。这可能与它咖啡+烘焙的品牌定位、品牌经营多年,以及店员的推销有关系。
探访时间:周日下午4点、晚8点等多个时间段
租金,像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位置意味着更高的租金或是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强势的品牌往往可以实现租金减免,但这往往是品牌头部才能拥有的“特权”。
品类
甚至可以戏谑地来一句,奈雪喜茶也不过是上游供应商的打工仔,消耗供应链才是目的。
店内产品很丰富,除了明星产品“半熟芝士”,北海道蛋糕,还有丹麦红豆面包、蒲公英巧克力等各种现烤现做甜点,还有果汁、酸奶、玫瑰饼礼盒、芝麻酥礼盒、牛轧糖等。蛋糕价格均在300左右,其他面包甜点人均在50左右,比味多美和面包新语的种类多,价格高。
关于这家门店的盈利情况,蛋解创业编辑部多方打探和咨询,仍然无法准确算出是否能够实现单店盈利。因为这家店是全国首家无人智慧面包坊,装修设备投入都比较特殊。如果分开计算,日间门店应该是盈利的,但24小时店是否盈利很难回答。所以在此,味多美这家店是否盈利,蛋解创业不做定论。
目前幸福西饼在北京有6家工厂供应整个北京的蛋糕。
尽管在店租性价比上无法和头部比拟,但中小奶茶店主们在原材料这个需要大资金调动的环节上和奈雪们有了共同话题。
在奶茶这个护城河没那么高的领域,畅销也就意味着追随者众多。大多数消费者的一个普遍观感是,在如今的各式奶茶品牌中,不管是浓郁的奶盖、清香的茶底还是珍珠茶冻红豆等辅料,各家产品花样丰富、丰俭由人,但同时又总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尽管站到了行业制高点,行业巨头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一片混战之中,模仿与抄袭正在成为奶茶行业近乎“默契”的存在。2018年,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公开指责喜茶抄袭其新品,而在淘宝上花去60元左右就能买到一些真假难辨的知名奶茶品牌“配方”。
明星产品就这几个,而且各个品牌产品几乎相近,即便频繁研发还能有什么创新?答案很残酷:无论品牌怎么加戏,突破奶茶的口味极限都是一个难题。
一是,烘焙行业生产制作履约过程的的复杂性,导致中央工厂启动成本过高,配送成本过高,且冷链运输只能覆盖3-5个小时的范围。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能力真的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去消化那么多那么贵的蛋糕。通常普通消费者只在生日的时候吃,公司也只在庆祝和特殊场合定制。
探访时间:周日下午3点
一是因为靠网络带火的产品,针对尝鲜的年轻人,跟风消费较多,时间长了消费者回归理性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