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越进步,新生事物出现越多,很多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无怪乎两条路:
一条是野蛮生长中壮大,无序竞争中倒下。
一、混乱的脱口秀
1、认知混乱
2、演员混乱
3、作品混乱
4、风格混乱
二、告别野蛮生长
1、牢记文化担当与职责使命
2、注重保护内容原创
3、建立上台演出标准
4、发掘培养喜剧人才
5、规范脱口秀培训市场
6、规范演出经营行为
7、营造良好演出环境
8、维护演出市场秩序
三、下一步反三俗?
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在大会开幕讲话中,反三俗(庸俗、低俗、媚俗)再次被强调。
一、“反三俗”不可阻挡
二、曲艺界是“反三俗”的排头兵
第一,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曲艺项目包括相声、评书和大鼓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像国粹京剧为代表的戏曲界,相声、评书、大鼓为代表的曲艺界都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族传统文化如果被三俗给弄乱了搞丢了,那无疑是从业者对后世的犯罪。
第二,曲艺是最接近观众的文艺项目之一,很多曲艺项目如相声、评书经常直接在观众面前表演,不像电影、电视一样可以后期制作,如果曲艺从业者把关不严,很容易出现三俗问题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曲艺的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为什么相声界的“反三俗”要比其他曲艺以及戏曲更为频繁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声的门槛相对不高也就容易造成从业者的素质良莠不齐,最后成为三俗表演的高发区。
第四,曲艺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力,由于曲艺节目有相当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比较亲民,很多海外华人、华侨依然非常钟爱曲艺,而在日本和东南亚,中国的曲艺项目也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果曲艺被三俗化了,那会造成现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流失。
三、反“反三俗”存在的问题
1,整体被具化
2,概念被偷换
3,正义被污化
4,粉丝被洗脑
第十一届文代会已经传达了足够清晰明朗的信息,文艺界“反三俗”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那些反“反三俗”的人,那些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们,你们该怎么办?
不过翻看侯耀华早前的一些行为不难发现,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想来也不是最后一次。侯耀华曾因为与好几位美女合影引发热议,还曾收安娜做徒弟,就连在谢东的婚礼上,他都直接抓住新娘的手,种种行为都给人一种不合时宜的感觉。
2022年12月底,以笑果文化和单立人喜剧为首的国内13家脱口秀企业联合发布了《促进脱口秀演出市场规范发展倡议书》。
早在3年前,宋祖德就曾预言林生斌的人设有问题,呼吁警方调查林生斌的婚外情,以及与保姆的真实关系。事发后,宋祖德不畏强权不怕危险,坚持为朱小贞和孩子发声,被网友称为娱乐圈的纪检委 正义的化身,甚至还与及时雨宋江相媲美。
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链,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潜共同下手。
每当提及相声,似乎想要避开老郭确实挺难的!
也有网友留言表示:张志强先生说得确实有道理,如今饭圈现象确实很严重!
于谦被人指责在公共场合抽烟,他干脆上脱口秀节目上喊话:“兄弟,那是我家,我家就是大了点!”
甚至在很多时候,网友认为:没了三俗包袱,没了于谦一家人的“无私奉献”,郭德纲似乎都不会说相声了!
我们看一下那些反“反三俗”现象存在的问题。
有网友说,以前“黄世仁”演的好,台下观众要对“黄世仁”开枪。
就连曲艺、相声的总带头人姜昆都曾在采访里“警告郭德纲”:“不要拿反三俗开玩笑”。
但是这个相声,却长期被某些主流届同行和他们的写手们污名化,指责其是“反曲协、向反三俗倡议开炮”的毒草。
那你的话观众怎么会信?你的相声观众怎么会爱看爱听呢?
但随着德云社在市场化推进过程中,他们确实放弃很多传统的东西。
这一暧昧动作让很多粉丝感慨不已,由此也就有了开头所说的那句话。曾经的侯耀华一致反对“三俗”,但现实中却屡屡见到这样的画面,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属实让人难以理解。
举一个例子,像杨笠刻意在脱口秀表演中挑起的男女对立话题,以及个别脱口秀演员刻意调侃的女权话题,本质上都属于“媚俗”的表演,为了制造话题和流量,刻意迎合一部分观众的畸形审美和片面观点,这对整个脱口秀行业是存在极大坏处的。
就拿已经提了十多年的文艺界“反三俗”来说,曲协每年都是积极造势,发倡议,开大会。但是咱们想问,有创作过紧贴“反三俗”主题的作品吗?
另外如今很多粉丝早已被一些“毒”话术洗脑,比如所谓的“大俗即大雅”!
不懂幽默,交不了卷。那唯一交了卷的郭德纲就成了众矢之的了,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论点:
应该说,13家脱口秀企业这次做出的联合倡议还是很及时且有相当大针对性的,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但是,总有一些人将“反三俗”具化到某个明星身上,这么做无疑是在扰乱文化市场整体的规范,混淆视听。
没有幽默感,就容易陷入苦大仇深的死循环
因为如今粉丝看的不是商品,而是明星"售货员"!
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好坏决定市场好坏的市场规律早已失灵了!
这年头确实离不开粉丝,但是质量如何,请问你记住郭德纲哪段相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