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哑巴生煎拙政园附近有店吗,以及哑巴生煎的来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此时的我,原本应该坐在苏州的茶馆里听听评弹喝喝茶。
第二天早起吃一份生煎,然后走街串巷去寻一寻城市的烟火气。
下午去美术馆逛逛,接受一下艺术的熏陶,或是窝在咖啡馆里摸鱼工作。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我只能坐在办公室里遥远地思念这座四季都想着要去看看的城市。
苏州和我之前写过的一样,虽然不是省会,但在吃喝玩乐住行上都很优秀,风景、美食、历史一样不缺,省内GDP排名还常年第一。没错,他就是那种读书好还会十八般武艺的别人家小孩(南京:我不要面子的啊
)。
苏南和浙北的城市在文化和饮食习惯上都很接近,苏州在相似之中又有自己独特的城市底蕴:精巧的苏州园林、花样繁多的苏式小吃,还有被列入非遗的评弹、昆曲、苏绣……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以前杭州和苏州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其实苏州的江南味儿更正,毕竟它是“吴文化”的中心。
那要怎么去感受苏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呢?我觉得可以分四步走:探园林、走巷子、逛博物馆、品美食。
不过最近并不是去苏州玩的好时间,好多景区都因为疫情关闭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解除,但好在苏州是一个什么季节都美的城市,所以这篇攻略不会过期
。
· 品味苏州第一步 ·探一探园林园林是苏州的魂,它不像北方园林特别讲制式,一切都自然而然,江南温婉内敛的气质全在里面了。
现代人的浪漫是在空间站里吹萨克斯,而古人的浪漫是把自然野趣搬进自己家里:用石头模仿山,用池塘模仿湖。微缩大自然的美,不出门就能看春花秋叶,感受四季轮回和诗画意境。
赏园赏的是石头、水面、植物和建筑组成的曲径通幽的空间,走在里面移步易景,怎么看都是一幅画。
比如以假山怪石见长的狮子林,小小的空间被区隔出足足9条动线,回环曲折得像走迷宫一样,非常有意思。
@海澜遇鲸
匾额和对联也是意境的组成部分,比如拙政园里有个「留听阁」,取自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如果知道了出处,就能明白当时主人想在这里造出一个什么样的景。
那么多园林一趟肯定是看不完,要怎么选呢?
人气最旺的园子:拙政园、狮子林、留园
相对小众的园子:网师园、沧浪亭、耦园
最冷门的园子:环秀山庄、怡园、艺圃
逛苏州园林本来看的就是营造出来的山水意境,人一多那看的就真的只是池塘和石头了,所以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在黄金时间去本来就热门的园子,体验会很差。
说几个我觉得比较有特色的园林。
留园(始建于明朝)
拙政园是所有园林里面最大,留园的特色则刚好相反。它把空间利用发挥到极致,小得很精致。
别看留园面积小,建筑真不少,占了大概得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极具江南风格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加上建筑的光影变化,让简单的小路变得趣味无穷。
留园擅用墙来做区隔,园子里形态各异的花窗特别好看,堪称典范。
@徐雨晴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
网师园是第一座走出海外的苏州园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的明轩就是苏州园林部门以网师园为蓝本设计的,它们是一对隔着大洋的双胞胎。
*大都会里的明轩
要参观网师园要先穿过一条叫“阔家头巷”的小路,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园林设计中很常见,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
这里最初是一位藏书家的宅邸,取名“渔隐”,后来换了主人才更了名。现在的网师园是所有园林里面唯一一个可以夜游的,虽然灯光打得有点吓人,但节目还挺值得看看。
@胖猪猪胖猪猪
入夜之后,评弹、昆曲、昆剧、古琴等传统曲艺的表演者分散的网师园各个地点。说实话这几个表演的水准并不算太高,但能一次性集中看到这么多演出的地方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耦园(始建于清朝)
耦园的地理位置绝妙,三面环水,一面与古城墙相望。内部有东西两个园子,中间用楼房隔开,这样的对称结构是苏州园林里的孤例。
它的与众不同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耦园」两个字代表的也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当年官场失意的沈秉成来到苏州,结识了才女严永华,两个同样爱好写诗的人就在这个园子里过着隐居的生活,相伴到老。
严永华写的对联“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现在还可以看到。这么浪漫的园子,很适合情侣们来逛啊。
其它没有提到的园林当然也是各有特色,不然也不会被捞出来花大价钱重修。
拙政园就不用多说了,国内TOP4级别的园林,也是苏州最大的。整一片景点有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和苏州园林博物馆四个部分。
狮子林是苏州园林里的“亲子乐园”,在成群的假山里玩捉迷藏应该是很特别的体验。
喜欢《浮生六记》的同学首选沧浪亭,书里不少故事发生的背景就在这里,沈复本人故居也就在沧浪亭附近。
本地人最多的园子可能是艺圃,叔叔阿姨们喜欢来喝茶闲聊。我觉得小园子反而更能感受到造园者的巧妙匠心,而且门票只要十块,没必要非要去大园子里数人头。
真要看明白园林我觉得还挺难的,就算去过也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如果想提前做点功课的话,可以看央视之前出的纪录片《园林》。
· 品味苏州第二站 ·走一走街巷园林看的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高端爱好,街巷看的则是接地气的人间烟火。苏州人的生活状态是啥样的,平时爱吃点啥、买点啥,几条巷子一逛,你就能找到答案。
苏州好逛的路一点不比杭州少,我给大致分了个类:
商业化程度高的:平江路、观前街、淮海街
地道美食扎堆的:葑门横街、十全街、皮市街、西北街、吴趋坊
江南风情十足的:七里山塘街、斜塘老街、五卅路
@JACK
前面三条路因为被开发过,所以沿街店铺会比较丰富。
平江路历史街区类似于杭州河坊街,本地人可能觉得没啥好逛,但外地人视角不同,这条路能让人最直观地感受到苏州的风土人情。
平江路里有可以听评弹的老式茶馆,虽然餐馆的踩雷率比较高,但也能找到一些地道的小吃。实名安利「桃花源记」,店里的桂花鸡头米真的好吃。
淮海街比较特别,它是一条仿日本街头风情的路。落户苏州的日企还挺多的,有“家乡味”如此浓郁的地方存在,应该会让这些海外员工多点归属感吧。
@某fake
这条街上几乎都是日料店,还有Switch的体验店、扭蛋店和模仿秋叶原的手办店,甚至特地没有设置垃圾桶,全方位“假装在日本”。
@苏大瑞同学
如果你像我一样懒得跑来跑去又想吃到地道的美食,那么来葑门横街就没错,这里是老苏州最爱的市集老街。它和杭州的大马弄一样,其实是一个菜市场,各种小吃正宗又接地气,20块吃到饱。
@一只花花花木兰
随便走进一家,可能就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赵天禄的油氽团子、黄富的兴糕团、杨裕兴的三虾面……都是不能错过的老字号美食。
@爱吃饭的李妙生
十全街、皮市街、西北街、吴趋坊的美食没有葑门横街那么密集,但也有各自值得去尝尝的美味藏在其中。
在最后一组里,七里山塘街和斜塘老街都是沿河的老街,傍水的民居分布在河道两侧,是纯正的江南水乡范儿没错。
山塘街的古韵更原汁原味一些,房屋是晚清和民国留下来的古建筑。河道是白居易当年主持挖的,这相当于给修通了地铁,于是后来这里就变成了非常繁华的风流之地。
@摄影师苏一
除了在山塘街找好吃的,里面的古桥、古寺、祖祠和纪念馆也值得去探寻。有句说话“一条山塘街,半座姑苏城”,旧时的景象就散落在老街各处,等待我们去拼凑。
@大麦
所有街巷里最特别的是五卅路,它是一条民国风情道路。当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苏州寄过去的筹款退回来那部分,就被用来修了这条路。
@空凉闲人
五卅路和上海的渊源不止于此,当时因为惨案逃来苏州的上海人就住在这条街上。路上的同德里和信孚里是标准的石库门民居建筑,走进去真的有种穿越到上海的感觉。
*电视剧《都挺好》取景地
对了,同德里还是杜月笙出钱造的。
有些街道离园林非常近,可以放在一起玩。我做了一个两者结合的地图,供大家做路线参考用。
· 品位苏州第三站 ·逛一逛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自我介绍,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展示的是它不同面的特色。特别像苏州这样有历史底蕴的城市,逛一逛博物馆是必修课啊,毕竟这是了解它的最佳捷径。
苏州博物馆(免费)
苏博在年轻一代的心里名气也许更胜于苏州园林,贝聿铭融合江南特色把它设计成了一件艺术品。它是博物馆,也是一座现代园林。
苏博旁边就是拙政园,如果你先去逛过园子再来这里,就更能读懂贝聿铭是如何把古典园林的造型手法融入到博物馆里。
御窑金砖博物馆(免费)
景德镇的御窑是专门给紫禁城烧瓷器的,而苏州的御窑遗址烧的是砖块,你在北京参观皇家景点时脚下踩的砖有可能就来自苏州。
金砖并不是金做的,用的是阳澄湖畔的黄泥,因为工艺比较复杂,造价巨贵,所以被叫做“金砖”。
馆内展出了来自不同年代的金砖,这些都是古人爱的奢侈品。
@先森不讲李
艺术感也是金砖博物馆的主调,设计师让“砖”成为整个空间的主角,营造了身在窑中的奇妙体验。我觉得就建筑本身而言,观赏性并不比苏博差。
如果你对苏州的传统艺术非常感兴趣,那么还有好多小众博物馆可以去打卡。平江路历史街区里面就有昆曲博物馆(可以听昆曲)、苏扇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
@天呐陈小no
金鸡湖沿岸的李公堤创意园区内还有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蔡云娣江南三雕艺术馆、明·美术馆等等。
@天呐陈小no
顺便说金鸡湖也是苏州一大景点,5A却不收费,性质有点像西湖之于杭州。
绕湖一圈,北岸有诚品书店、西岸是苏州中心(大裤衩)、南岸是创意园区和李公堤、东岸有摩天轮,晚上八点音乐喷泉准时上演,好适合吹着夏夜的晚风在湖边散散步。
· 品味苏州第四站 ·品一品美食美食是苏州不能缺少的标签,之前嬉游写过的苏州攻略几乎都以吃为主题。那么好吃的店要去哪里找呢?现成的指南书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遍地开花的小吃
喜欢小吃的同学来苏州绝对一本满足,种类多到四只手也不够数。它们看起来仿佛和浙江的小吃差不多,但具体吃起来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比如杭州流行吃馅料厚实的大馄饨,而皮薄到透亮的泡泡小馄饨是苏州特色。
浙江的糕点也算多了,但像这样造型的炒肉馅团子还真没有。还有酒酿饼、薄荷拉糕、双酿团、猪肉赤豆糕……都是我的知识盲区。
嗜甜的苏州人甚至把粥也做成了甜味儿的,路边买一碗赤豆糖粥,只甜不腻,这味道很苏州。
小吃店铺推荐:
陈记泡泡馄饨、哑巴生煎、秋娟小吃店(肉汤圆)、蛮好阁包子铺、赵元章肉骨烧(烤猪蹄无敌美味)、祥鑫饮食店(鸡爪是招牌)、长发西饼(鲜肉月饼)、近水楼糕团、潘玉麟糖粥摊
此处让我们再cue一下地道美食集中的那几条街:葑门横街、十全街、皮市街、西北街、吴趋坊。不执着于具体某家店的话,在里面随便选两条逛一逛,苏州小吃也能吃得七七八八了。
独特的苏式面馆
我觉得苏式面比小吃更有本地特色,所以单独拉出来写。和杭州一碗一烧的做法不一样,苏州的浇头面汤是一样的(有红汤白汤之分),变化的是面上的各种浇头,最有特色的是枫镇大肉面、三虾面和秃黄油面。
*什么都没有加的阳春面,分红汤和白汤 @安小姐
最传统的大肉面要“汤清肉白”,选上好的五花肉先焖上几个小时,冷藏后切片;汤用肉骨、黄鳝骨、虾脑一起熬。这碗面吃起来肉软烂、汤鲜美,十分过瘾。
三虾面顾名思义用了虾脑、虾籽和虾仁当浇头,不鲜是不可能的,不过它只在夏末秋初供应,再过一阵就是去吃的好时候了。
而秃黄油面是最奢华的,浇头用的全是蟹黄和蟹膏,好几只蟹才能凑出一碗的量,所以价格不菲。
@画图民工
不过我觉得苏式面里最特别的做法还是双面黄,面条先放进油锅里炸了一通,再配上虾仁和蟹黄做的汤汁,口感还挺神奇的。
苏式面馆推荐:
陆振兴(葱油拌面、枫镇大肉面)、裕兴记(三虾面、秃黄油、双面黄)、同得兴(枫镇大肉面)、孙盛兴奥灶面馆(三虾面)
*苏式面的各种浇头
以鲜为主的苏帮菜
本地苏帮菜有和上海菜相似的地方,做法都喜欢浓油赤酱,口味偏甜。同时它也有淮扬菜的影子,讲求食材的选料和火候,会有一些时令菜。
*东坡肉的兄弟——酱方
苏帮菜还是比较看中鲜味的,响油鳝丝、蟹粉豆腐、松鼠桂鱼和清炒虾仁……几道招牌菜都跟湖鲜有关。
因为靠近太湖和阳澄湖,每年鱼肥蟹壮的时节总有老饕闻香而来。蒸一条白鱼,来一碗河虾,再上几只大闸蟹,好一顿湖鲜大餐。
苏州还是南方唯一有名品羊肉的地方 ,当地厨师独创了用杉木桶做法,炖出来的羊肉酥而不烂,汤色泛白。
藏书羊肉的吃法还挺多:白烧羊肉、红烧羊肉、羊羔、羊肉面、白切羊丸羊鞭、雪菜羊肝、大蒜炒羊肚、烤羊肉……一到冬天,苏州到处都可以看到羊肉的招牌。
本地餐馆推荐:
苏帮菜:傅记私房菜、珍珠饭店、聆香酒楼、协和菜馆、阿成饭店、五卅酒家、新聚丰
羊肉馆:吉祥兴旺藏书羊肉店、和顺羊肉馆、马记藏书建丰羊肉老店、老庆泰羊肉馆、兴奋羊肉老店
苏州的旅行资源着实丰富,除开市区,周边的古镇一抓一把。
周庄、同里、甪直上榜“江南六大古镇”,还有震泽、木渎、沙溪、千灯、锦溪……虽然它们在名气上不如前面三个,但也都是小而美、各有底蕴的目的地,很适合周末来玩。
交通和住宿信息:
来苏州的公共交通有飞机和高铁两种方式,高铁站有三个,距离市区由近到远是:苏州站、苏州园区站、苏州北站(靠近阳澄湖)。
至于住宿嘛,那酒店的选择真是多了去了,而且他们大多都开在景点附近:柏悦、皇冠假日、洲际在金鸡湖,香格里拉在虎丘,另外还有万豪和喜来登。
杭州现在已经从“休闲之都”便成“卷都”了,让我时常想要逃离一下。花1个半小时坐高铁,我就可以抵达这座“最江南”的城市。耳边是吴侬软语,脚下是青苔石板路,吃着美食看着风景,以游客的身份找回慢慢悠悠的生活……
希望疫情可以赶紧好转起来,我还等着去看秋天的苏州呢。
关联阅读: